当前位置:临沂旅游网 > 要闻聚焦 > 正文

央视《焦点访谈》聚焦临沂,红火的“村晚” 振兴的乡村!

2024-02-07 22:58已有 0人浏览来源:文旅临沂分享到:


红火的“村晚” 振兴的乡村,央视《焦点访谈》聚焦临沂。2月5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节目《红火的“村晚” 振兴的乡村》,聚焦临沂市沂南县“村晚”的举办情况。

春节临近,全国多地的“村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办。由村民们自导自演的“村晚”一开场,年味就更浓了,甚至在有的地方,“村晚”已经成了新年俗。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一台台的演出,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果。红火热闹的“村晚”,为乡村带来欢乐与繁荣,也促进着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在革命老区临沂,“村晚”依托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村晚”,不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促进着文化的传承,也让民众真正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

山东临沂周家峪子村举办的一场“村晚”,一曲弦子戏让村民们纷纷叫好。在热闹的“村晚”现场,参加演出的邻村弦子戏艺人尹冬冬却有了心事。


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张庄镇北沿汶村弦子戏表演艺人尹冬冬说:“看到人家村办‘村晚’非常羡慕,也想在我们村办个‘村晚’,也想带着老少爷们乐呵乐呵,欢欢喜喜地过个大年。我们村占这么好的优势,为什么就不能办个‘村晚’?”

他所说的优势,指的是他所在的北沿汶村里300多人多多少少都能唱上一段鲁南古老戏种弦子戏。而尹冬冬本人从14岁就跟着村里的长辈学习弦子戏,已经可以把老生和花脸演绎得炉火纯青。


弦子戏已经传承了300多年,2016年被列入山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尹冬冬仅仅学会了30多首曲牌,不是因为他学得慢,而是因为好多曲牌还没来得及学,老艺人就去世了,众多经典曲牌就此失传。


老艺人尹作会是北沿汶村掌握弦子戏曲牌数量最多最全面的老艺人,手里的弦子已经传承了300多年,只要有时间,尹冬冬就来找他学一首。


办一台“村晚”,让更多的人听到和喜欢上弦子戏,一起传承弦子戏,这是尹冬冬的愿望,也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和村干部一起到张庄镇文化站,他们也得到文化站的支持,三个乡村演出团队加上两个专业老师,组成了“导演组”的班底。

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张庄镇文化站站长邢淑红说:“我们有舞蹈类、戏曲类、声乐类、戏剧类,从节目形式上,我们也是很丰富,他们有需要,正好这些人也需要有一个舞台去展示一下。我们采取积极的方式,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把‘村晚’办好。”



经过一周的紧张筹备,北沿汶村“村晚”如期举行,除了弦子戏,还有舞蹈、歌曲、小品、变脸等节目,村民们也踊跃登台,丰富多彩的节目赢得了这个“戏曲村”老百姓的阵阵喝彩。

随着2024春节山东乡村旅游文化节的启动,全省多地在举办形式丰富的文艺活动。基层的文艺人才们也就备受欢迎。

从去年9月份开始,临沂市举办了为期两个多月“村村有好戏”临沂市乡村文艺人才海选大赛,评出各级文艺人才1.6万人,尹冬冬就是其中之一。基层文艺人才队伍的壮大,促进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作为乡镇文艺人才,尹冬冬和搭档们收到了隔壁几个村的“村晚”演出邀约。在更多的“村晚”舞台上表演弦子戏,这让尹冬冬十分激动。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表演,更是传承。

“村晚”搭台,文旅唱戏。这一场场“村晚”红红火火,让乡村的舞台更加广阔。自娱自乐的“村晚”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给当地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才能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央视网《焦点访谈》、文旅临沂



责任编辑:陈玉杰

延伸阅读

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业务联系:临沂市悦然广告有限公司
邮箱:wylyxw@126.com 广告联系QQ:107770420 内容联系QQ:3114531266
鲁ICP备17033267号-2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2421号


景区资讯发布 旅游活动策划 专属旅行定制 跨界热点营销
临沂旅游网法律顾问:朱正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