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发现的剑龙类恐龙化石”事件登上热搜。研究所张福成教授团队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发现两具1.3亿多年前“热河生物群”的植食性恐龙化石,并主持完成化石发掘、修复以及相关科研等工作,对今后复原剑龙类恐龙乃至所有恐龙的样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近年来,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在《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发表了系列研究论文,其研究成果被编入古生物学教科书。复原亿年前恐龙、解读地球生命演化的奥秘,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为啥这么牛?
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的前身是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由临沂大学会同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于2005年建立;2011年,该实验室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成为“地质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同年,临沂大学以此实验室为基础成立了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鸟类起源与环境演变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位于学校明义三号楼南侧一楼和二楼,设有古鸟类学研究室、古爬行动物学研究室、古昆虫学研究室、化石保护实验室、生态学实验室等21个功能用房,一楼、二楼长廊展示了研究所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以及开展的科研活动及部分成果。
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该实验室在以世界知名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为首的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了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福成教授为所长、10余位教授/博士为学术带头人或骨干的研究团队;另有近10位具有化石修理与保护、大型数据处理等技术人员组成的支撑队伍。
研究所立足于热河生物群等早期古脊椎动物,围绕鸟类等脊椎动物类群、特定器官或系统的起源及早期演化等重要问题开展科研工作,同时也涉及古无脊椎动物学、地层学、动植物协同演化与环境、地球海陆生命演化规律等研究。研究所成员在野外科考中发现的化石,经过化石发掘,打包转运到研究所,进行分拣清修、识别鉴定、科学复原等工作。
学校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发挥领衔专家、科研项目负责人、科普骨干在科学普及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了青年科普传播人才培梯队建设,激励和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地质古生物科技成果的科学传播工作。2022年张福成教授研究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之一。
古生物研究成果除了助力科普,激发社会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地球过去的变化历史、物种兴衰、气候演化、地质运动规律,更好应对未来气候和环境变化,为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指引。
目前,研究团队在鸟类起源、飞行起源及羽毛起源等生命演化关键问题的研究上拥有较明显的优势,发表《Nature》或《Science》相关论文10 多篇;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项目经费3000多万元,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研究所参与建设的“区域考古与自然遗产保护实验室”2022年入选山东省高校实验室体系,研究所成员曾多次获得山东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有关奇翼龙的研究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2015 年地质科技十大发现”的首位。
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将继续以推动古生物品牌赋能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设集化石采集、修复、研究、保护和利用为一体的世界级古生物科研平台,注重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打造科研创新高地,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郭颖